- 电子灌封料的漏电起痕测试需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操作
- 点击次数:97 更新时间:2025-08-12
电子灌封料的漏电起痕测试需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操作,以下是详细步骤及关键要点:
一、测试前准备
试样要求
尺寸≥15mm×15mm,厚度≥3mm,表面平整无划痕。
预处理:23℃±5℃、湿度50%±10%环境下放置24小时以上。
溶液配置
溶液A:0.1%氯化铵(NH₄Cl)与蒸馏水混合,电阻率控制在395Ω·cm±5Ω·cm(23℃)。
侵蚀性需求较高时可用溶液B(含0.5%烷基萘磺酸钠盐,电阻率1700Ω·cm±150Ω·cm)。
设备校准
电极间距调至4.0mm±0.1mm,电极压力1.0N±0.05N。
滴液针头高度调整为30~40mm,滴液间隔30±5秒。
二、测试操作流程
安装试样与电极
将试样置于玻璃载物台上,电极对称放置(夹角60°),确保接触压力均匀。
使用4mm量尺校准电极间距,拧紧固定螺丝。
滴液与电压设置
加载电解液至滴液杯,启动排液功能排除管路空气。
根据标准选择电压(如PTI测试常用175V、250V或600V)。
启动测试
关闭试验箱门,施加电压并开始滴液(50滴或直至失效)。
监测电流,若≥0.5A持续2秒或材料起火即判定失效。
三、结果判定与注意事项
合格标准:50滴内无击穿、起火或电流超标。
环境控制:温度波动≤±5℃,避免电解液蒸发异常。
安全防护:测试中禁止开箱,防止高压触电。
四、应用差异
车规级材料:需通过AEC-Q200标准,PTI≥600V。
高频材料:优先选用低介电损耗配方以减少漏电风险。
漏电起痕指数(Comparative Tracking Index, CTI)是评估固体绝缘材料耐漏电起痕性能的关键参数,其定义为材料表面在电场和电解液联合作用下,能承受50滴电解液而不形成漏电痕迹的最高电压值(单位:V)。
以下是关于CTI的详细解析:
一、核心定义与测试原理
测试方法
使用耐漏电起痕仪,以铂电极(纯度≥99%)施加电压,滴加0.1%氯化铵溶液(30秒/滴),记录50滴内未形成漏电痕迹的最高电压。
漏电痕迹判据:电流突增至≥0.5A并持续2秒,或材料燃烧。
关键参数
电极间距:4.0±0.1mm,夹角60°。
试样要求:尺寸≥15mm×15mm,厚度≥3mm,表面清洁无损伤。
二、材料分级与应用
CTI分级标准
IEC 60112标准:
600V≤CTI(I类)
400V≤CTI<600V(II类)
175V≤CTI<400V(IIIa类)
100V≤CTI<175V(IIIb类)。
典型材料性能
FR-4 PCB板材:普通型CTI为200-400V,高电气性能型(如CTI600)可达600V,适用于高压电力设备。
PPS塑料:普通CTI约175V,改性后可提升至≥400V,用于IGBT模块等高温场景。
三、影响因素与提升措施
关键影响因素
电解液纯度:杂质会加速漏电痕迹形成。
表面处理:清洁优于蒸馏水或橡皮擦。
材料成分:添加阻燃剂或无机填料可提高CTI值。
应用场景
高压电器(如电动汽车800V电池系统)、家用电器绝缘部件等,需根据工作电压选择对应CTI等级材料。
四、相关概念区分
PTI(耐漏电起痕指数):固定电压下通过50滴测试的耐受能力,属“及格线"测试,而CTI是寻找材料最高耐受电压。